這才是上海辦公家具的王道
隨著潮流,個性化、定制化這些字眼似乎很流行,有人就說辦公家具個性化定制是發展方向,是企業的出路。
對于國內辦公家具企業,定制化不是新鮮事物,本來就是行業的常態,沒多少文件柜工廠是做了一大堆庫存放在那里等著銷售的。有,也不是行業和市場的主流,大部分工廠都是接了訂單才開始生產的。至于辦公家具"個性化"定制,這對于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其實是個偽命題。會有,但絕對不會成為主流!怎么叫個性化定制?大批量生產肯定不是個性化定制吧?試想,如果設計一款產品限量生產10件、100件,哪怕是1000件吧,那這個產品得賣多少錢?能成為主流嗎?
有人說現在技術發達,可以3D打印或者自動化機械化制造什么的,那好吧,咱們拋開模具、人工等等這些成本,設計要不要錢?一個10萬的設計攤到1000件產品上,設計費就占了100塊錢,還要加上材料、機器折舊等等,能滿足當今大眾市場對價格的要求?
況且這樣的設計要源源不斷輸出,必須得如同流水線作業般產出才能滿足這么龐大的市場。而這樣產出的設計其價值又有多少?如果為了追求個性化,而犧牲視覺上對美感的追求、結構上對精巧的追求、功能上對創新的追求,拋棄了設計對于靈感的追求,降低對設計價值的追求,那純屬扯淡!
但是,做不到真正的個性化,也不能讓一款產品面對不同的辦公場地、環境和使用要求時面孔千篇一律,姿勢一成不變吧?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模
塊化,顧名思義,就是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家具的功能模塊,并通過功能模塊的選擇與辦公桌組合,構成不同品類或滿足不同功能需求、使用環境的一種設計方法。模塊化設計突出的特點就是標準性和通用性,它能夠增加材料的利用率,提高工作效率,減少運營成本。因此,對于現在已進入微利時代的辦公家具行業而言,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上海辦公家具行業的巨頭宜家,其研發體制就是采用了“模塊化”的設計,其家具都是自由拆分的組裝件,產品分成不同模塊,這就意味著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物流,為平板包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。